船政校史

发布者:林达发布时间:2018-06-12浏览次数:3169

(一)求是堂艺局

船政工程于1866年12月23日(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)全面动工,求是堂艺局同时开局招生, 招收105人。堂址乃于城内暂设两处:定光寺(又称白塔寺)与仙塔街;城外分设亚伯尔顺洋房一处。1867年1月6日开学。学制初定5年,实际为7年。

学校于1867年6月6日迁至马尾新校舍,按其前、后位置,分为前、后学堂。

(二)前学堂

1867年仲夏,在马江之畔、中岐山之麓建起了中国第一所科技型高等学府——船政前、后学堂 ,培养高级造船、轮机制造和航海人才。6月8日开始上课。

前学堂习法文,学制造,亦称制造学堂。

(三)后学堂

后学堂习英文,学驾驶,亦称驾驶学堂。

1867年7月20日沈葆桢甄别前、后学堂艺童。

1868年2月增设管轮学堂,故亦称驾驶管轮学堂。 堂课5年,舰课2年。

(四)绘事院

1867年12月26日设立绘事院,招生39人学制图、绘算概要等。学制三年,培养中级测绘人才。优秀生可升入前学堂。

(五)艺圃

1868年2月17日设立 ,又称艺徒学堂。招收艺徒100多人,学制5年,培养中级造船工人。1897年4月艺圃分为艺徒学堂和匠首学堂,学制分别为三年。艺徒择优升入匠首,培养高级技工 (技师)。优秀者可任监工(工程师)。

(六)电报学堂

 1876年3月9日前学堂增设电报专业,又称电气学塾或电报学堂,招收32人。是中国第一所电报学校。

(七)福州海军制造学校

 1913年10月,前学堂改名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。 学制延长到10年。

(八)福州海军学校

1913年10月,后学堂改名为福州海军学校。 学制改为8年4个月。1926年5月,海军制造学校与海军飞潜学校并入海军学校。

1925年7月,增设化学专业,培养弹药检验人员,学制3年。

1926年5月,海军制造学校与海军飞潜学校并入海军学校。

1937年7月7日,日寇入侵。9月海军学校迁鼔山涌泉寺上课。1938年6月25日由鼔山内迁湖南湘潭。10月海军学校由湘潭再迁贵州桐梓(史称桐梓海校)。

1941年2月增办造舰班,航海班视力欠佳、原应退学者12人转入,学制3年。

1945年5月19日上午,日寇撤离马尾前,埋炸药炸毁海军学校、海军练营、勤工学校、望楼、海军官员宿舍(20号洋楼),放火将机关、学校宿舍烧成废墟。船厂中发电厂、拉铁厂、一号船坞均被炸毁。下午收复马尾。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

1945年12月迁贵州桐梓的马尾海军学校迁往重庆山洞。1946年12月迁至南京下关,与上海中央海军军官学校合并为青岛海军军官学校。1949年9月南迁至厦门的青岛海军军官学校迁往台湾左营。

( 九)福州海军艺术学校

1913年10月,艺圃改名为福州海军艺术学校。

(十)福州海军飞潜学校

1917年12月创办,由海军艺术学校在校生转入。甲班学飞机制造,乙班学潜艇制造,丙班学发动机制造。1928年办的航空班,专门培养试飞飞行员。1926年5月,海军 飞潜学校与海军制造学校并入海军学校。

(十一)勤工、商船学校

1935年2月 海军艺术学校停办,筹办“福建省马江私立勤工初级机械科职业学校”(简称勤工学校)。8月省教育厅准海军艺术学校 改为私立勤工学校。

1937年5月省教育厅准勤工学校设立高级机械科和高级航空机械科,招收高小毕业生,学制5年。校名改为:福建省马江私立勤工工业职业学校。

1937年7月7日,日寇入侵。9月3日勤工学校迁鼔山下院上课。1938年6月10日内迁尤溪县。6月12日马尾勤工学校内的三个实验室被日寇炸毁。

1941年6月勤工学校迁至将乐高滩。

1943年7月受省交通局委托,代办汽车机械科,招收41人,学制为高中3年制。

1944年2月勤工学校受省教育厅委托办“福建省立林森高级商船职业学校”(简称商船学校),一个班子,两面牌子。

(十二)高航学校

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迁回马尾,两校合并, 改称:福建省立林森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(简称高航)。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称: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。

1952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,并入福州工业学校、集美航海学校、上海造船学校。

(十三)福建船政学校

1981年5月1日无母校的勤工、商船、高航三校校友在榕集会,庆祝校庆。推举五校友向省领导建议复办福建马尾商船学校。

1982年5月 省政府批准复办,10月6日福建马尾商船学校开学,省长参加开学典礼。

1988年5月改为福建船政学校。1994年9月迁入仓山首山路办学。

1999年9月与交通学校等四校合并升格为大专改称:福建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。